谢雨欣去采访一位摘辣椒的大姐:“大姐,采辣椒赚钱吗,老板一天给你开多少工钱啊。”
问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嘴巴一棚棚主翠花,翠花见城里的记者来采访,高兴的眉飞色舞。
“我给你说啊,我一个月四十五块钱工资,我家男人在矿山挖煤才三十五块钱。他奖金才一个月才三五块,我一个月奖金差不多有十几块钱,种菜可太好了,啊哈哈。”
谢雨欣感觉有点假,这大姐太外向了,说话大咧咧的。
而且王叶也不信,偏远农村里,一个月给种菜的开四十五块钱,还有十来块钱的奖金。比她这个省电台的记者工资都高。
不过棚里的辣椒、西瓜、甜瓜长得相当好。
两人到了第二棚,里面种的全是带刺了小树苗,仔细一看这不是自己最爱吃的刺老芽吗?
一位三十来岁的女人正在那采摘嫩芽呢。
“大姐,怎么称呼您,我们省广播电台的记者,能采访几个问题吗?”
“叫我水芹就好,能采访,随便问,刚才夏莲妹子已经说过了,让我们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
水芹和翠花性格截然不同,翠花大咧咧的,特别爱说,但是水芹不爱说,比较闷。
“水芹姐,我看您这里种的是刺老芽,这东西真能赚钱吗?”
“这个我不太清楚,我只负责管理和采摘,听送货的说刺老芽一斤七毛钱左右,价格还是很贵的。”
“那你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
“一个月四十五块,奖金十几块。”
两人在棚里转了一会儿,又来到第三棚,种的洋柿子,已经开始开花了。这棚里人多,三个女人都在除草。
雨欣问:“大姐,为什么你们这里几乎全是女人,看不到男人?”
“有的,有两个小伙子负责配送,分工不同。林区只要人不懒,都能搞到钱。只是也比较危险,去林子里挖野菜、采野菜随时可能会碰到野兽,轻则受伤,重则丢命。夏莲妹子为了照顾妇女,大多数的时候还是照顾女人的,让家庭妇女有一点收入。”
谢雨欣转了一圈,过来问刘夏莲:“我看生产期的也没多少,现在每天能供应多少?”
“每天能供应青椒一千斤、西瓜一千斤、刺老芽一千斤,过段时间还会变化。这块地是展示棚,一共二十个。我还有百十个生产棚,有技术秘密,不能展示。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销售渠道,尤其是到了省城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去哪里卖,找谁去卖。”
谢雨欣文笔还是很溜的,很快又写了一篇见闻录,一千多字。这是安排一天播两篇稿子,还是很罕见的,宣传正能量的同时也算是为刘夏莲做了个软广告。
“雨欣、小叶,吃西瓜了。”刘夏莲拿着大西瓜过来了,这瓜真猛,能有十五六斤。
小叶震惊到了:“这个季节能熟吗?”
“肯定熟,放心吧。”
春岚嫂子喊了一嗓子,十几个女工都到了看护房的这个塑料棚里,这里没有烧炉子,但是白天太阳晒,温度还是很高的。
秦岚把西瓜切成片,分给大家,大家一起吃西瓜。
这个季节的西瓜,省城都没见几家卖的。这个时候的西瓜都是从西双版纳、海南通过铁路运输过来的,数量少,价格极其昂贵。
大锅菜已经做好了,猪肉白菜炖豆腐,主食是玉米饼子。
谢雨欣一看这伙食还真不错,比起工厂的职工还好。
采访到这里也算是结束了,乡村里真的种起了大棚。
“夏莲姐,这个西瓜在城里商场高端水果店都卖到七毛钱一斤,我们台长花了十四块,买了二十斤的一个请我们吃,价格老贵了。”
“这两天我和大美在省城也找了好几家蔬菜水果批发商,可能是找的人不对,要货量极少,都担心卖不动。目前的产量在我们这县城、市里也是能消化掉的。”
谢雨欣点点头表示明白,水果蔬菜属于快速消费品,流通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一点都不容易。想打开省城的市场,那必须得有省城的合伙人才行,要么自己开店,要么寻找成熟的老店。
王叶提醒说:“雨欣姐,我记得阿姨不是在小区卖过大白菜吗,一天都卖一拖拉机呢。”
谢雨欣想起来了,当时是附近郊区白菜滞销,农户不知道如何卖了。雨欣的妈妈热心肠,她上晚班,白天就小区卖菜。一天一车,卖了半个月,挣了九百块钱,相当于两年的收入,这可是一笔泼天的财富。
“夏莲姐,你这瓜、刺老芽、青辣椒能送到省城吗,我想我妈应该能试试,她是附近小区的社交高手,就没有她不熟悉的。”
“能啊,我找个拖拉机,给送去一车,不多送,三样凑一块,先来上一万斤就行。”
谢雨欣连忙摇头:“不行不行,那不行。我妈就是一个普通上班族,虽然有点能力,但是可不敢保证她能卖那么多啊,一下一万斤,几千块的成本,家里根本就没有。”
“小事,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