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49章 境界完满 (第1/2页)

琅琊郡辖下的李家村,以其淳厚质朴的民风着称,尤以崇尚学问、书香四溢而闻名遐迩。

村民们的生活虽简朴却充满意义,他们以勤劳为基,以善良为魂,邻里间守望相助。

村落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座书院,其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四周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这里每日吸引着众多村民前来,或静心阅读,或挥毫泼墨,沉浸在书海的浩瀚与深邃之中。

劳作之余,村民们纷纷踏入书院或于家中一隅,手捧经典,这份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让李家村的文化底蕴日益深厚。

随着时光的流转,不少青年才俊凭借学识与努力,步入仕途,在大汉王朝的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

因此,这个小村庄逐渐蜕变,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集镇,人口兴旺,商贸繁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赶赴东海郡落脚在此歇息的李烨漫步于集镇,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亲切感。

他心中满溢着对这个小镇往昔的好奇,遂派遣鱼恩领人前去一探究竟。

不久,鱼恩归来,神色中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微妙,禀告道:“公子,李家村的居民们,原是信都郡的避难者,且多为老幼妇孺,历经艰辛。

幸得琅琊郡王家慷慨解囊,方能在这片土地上重建家园,过上安稳生活。

而他们之所以姓李,背后藏有一段佳话——在逃亡途中,他们曾受一位贵人鼎力相助,家家户户至今供奉着这位恩人的长生牌位,以表感激。

巧合的是,这位贵人竟与公子同名同姓,名曰李烨。”

闻此,李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置信的惊讶,往昔的记忆悄然浮现。

他愕然对视鱼恩,喃喃自语:“世间竟有如此巧合?那年我初收刑山为侍卫,途经东平郡时,确曾援手一批自信都郡逃往琅琊郡的难民。”

鱼恩闻言,亦是忍俊不禁:“如此看来,应是确凿无疑了。我还在几位村民家中见过那位贵人的画像,与公子您确有七八分相似。”

正当二人交谈之际,一群村民悄然围拢,窃窃私语,目光中满是好奇与敬畏。

其中,一位身着儒衫的书生李记恩,鼓起勇气,上前一步,恭敬询问:“在下李记恩,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李烨苦笑,坦然相告:“我姓李,单名一个烨字。”

李记恩闻言,激动难抑,双膝跪地,高声宣布:“乡亲们,这位果然是我们的恩公,李烨李公子!”

此言一出,四周村民纷纷涌来,或行大礼致谢,或奔走相告,场面一时热闹非凡,围聚的村民越来越多,共同见证着这份跨越时空的缘分与感激。

李烨连忙上前,轻轻扶起李记恩,语气中满是温和与谦逊:“李记恩,无需行此大礼,快快请起。我很愿意听听你们后来的事。”

李记恩感激地站起身,眼眶微红,用袖子拭去眼角的泪水,开始缓缓叙述:“恩公,当年我们依靠您赠予的粮食,才得以抵达琅琊郡,并在此地安家落户。

幸得琅琊郡王家的持续援助与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方能不负所托,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村长感念您的恩德,决定让我们这些孩童都改姓李,而我,因稍长几岁,更被赋予‘记恩’之名,以铭记您的恩情。

后来,老村长离世前将照顾乡亲的重任托付于我。”

周围的村民纷纷点头附和,脸上洋溢着感激与幸福的笑容。

李烨微笑着拍了拍李记恩的肩膀,鼓励道:“李记恩,你做得非常出色。

看到你们能够在此安居乐业,自强不息,我深感欣慰。

走吧,带我去你们的书院看看。”

李记恩欣然应允,引领着李烨及一众村民向书院方向走去。

夜幕降临,李家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百家宴,村民们与李烨共聚一堂,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与感激。

席间,李烨与村民们亲切交谈,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希望。

第二日清晨,李烨便带着人迎着朝阳悄然离开了李家村。

不过,他默默留下了一笔银子,希望这些钱能够用于书院的扩建与改善。

他也至始至终都未向村民们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对于李烨而言,这不过是漫长旅途中的一个温馨小站,却足以让他铭记一生。

李烨深深地明白,真正的恩情和善良的行为,并不在于付出多少,而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就已经足够了。

这就像在漆黑的夜晚,只要有一点点星光或一丝丝月光,就能照亮他人前进的道路。

如果想让天下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首先要实现河山统一。

至此,李烨的心境再也没有任何瑕疵,目标坚定不移,境界圆满无缺。

他整个人仿佛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气势磅礴,无与伦比。

而最能感受到李烨这种变化的,莫过于一直跟随着他的鱼恩。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