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三十七章 风信圈设计 (第1/2页)

2000年8月6日上午9点30,大风科创会议室内坐满了人,孟谦在黑板上写下了风信圈三个字。

“有谁玩博客?”孟谦写完后问道。

有五个个人举起了手。

“都说说各自的使用感受或者对博客的看法。”

“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情绪出口吧。”付沁怡第一个开口,但说完突然好像卡顿住了,直到所有人都看向了她,她才有点略显慌张的继续,“很多时候自己想说的东西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把这些东西写在自己的博客上,是表达情绪的一个方式,又可以把这种情绪记录了下来。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把这些的写在网络上感觉跟写日记又并不一样,日记会让我感觉太过封闭了,我也说不太清楚这种感觉。”

“可能是希望别人能看到自己的想法吧。”付沁怡身边的黎艺丹说道,“我有时候想把一些东西写在博客上,其实就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跟身边的人说,我就想把它发在网络上,可能是在期待有人会看到,或者,期待理解我的人?”

“渴望交流确实是很重要的一点。”技术部的宋镇罗说道,“我用博客的目的就是想跟别人分享技术上的一些东西,同时也是通过这个方式跟别人交流。”

“我的理由可能直接一点。”严哲接话道,“我就是希望被人关注。”

“我比较同意严哲的说法,我把生活展示在博客上,就是在期待别人的评论,期待别人的关注,也期待可以交到新朋友。”陶婷婷最后一个说道。

孟谦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开始书写,“总结大家所说的一切,核心应该就是三个东西,表达,关注,社交。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取他人关注以及结交朋友的需求,这三点,是人的正常需求,而博客,其实就是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满足需求的平台。

而我们接下来要做的风信圈,同样要紧紧抓住这三点需求。

现在我们来看看博客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先说我的个人看法,博客的本质是什么,包括风信圈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点首先一定要搞清楚,我认为是社交,如果不为社交,博客就不会做成开放式了,所以我主要围绕社交说几点想法。

第一,博客缺少互动性,现在的博客更多的就是不断的产出内容和独立吸粉,但博客并没有花力气去对这些内容进行管理,也没有花力气去对好不容易吸引来的用户去做管理。

比如我今天关注了付沁怡,我可能也就是只是关注了付沁怡,如果付沁怡没有更新博客,我压根不会去看别的博客。

第二,博客专注长文专注内容,却也忽略了网络的便捷需求,用户很多时候想要分享的,可能只是当下的一个小小的经历或者小小的感受,比如我刚才在路边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感觉一整天的心情都好了。

可你不可能用博客去发这样一句话。但我们假象一下如果博客有这个功能,是不是会有更多的用户愿意分享和记录,因为不是每个网友都有精力和意愿天天去写长篇大论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活跃度。

第三,博客功能过于单一,就是博主发文,访客留言,既然要做社交,我们可以考虑给这样的一个平台更多的功能,包括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日常互动活动,去增加大家的社交积极性。

“我想说的主要就是这么三点,大家还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者对我的想法有没有什么建议?”

“我刚想到一点。”魏鹏天举手示意,“博客的登录会相对繁琐,我每次都需要重新去输入网址,登录,然后去找到别人的博客链接之类。

但如果我们在风信上做类似这样的一个东西的话,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比如头像右下角的一个标志就可以直接进入自己的风信圈以及风信好友的风信圈,这个登录方式会方便的多。”

“我补充一下魏鹏天说的。”宋镇罗第二个举手,“博客还有一个劣势就是没有任何的社交基础,就像我开的博客,我写了几篇文章之后得主动的去推荐给我身边的人。

但我们的风信不一样,大家本身就会有自己的风信好友,在风信圈分享内容的时候,首先你就有了一批天然的关注者。”

孟谦点头表示肯定,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再做补充才继续开口,“既然大家暂时没有更多的想法,那我就把我个人的设计框架先说一下,之后大家随时补充或者提出修改建议,甚至是推翻我,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

说完,孟谦拿出了几张让美术部做的图片,“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风信圈主要有主页,心情,日志,图片,圈子,互动这几个板块。

主页最后再说,心情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几十个字短语分享,我目前的设定是140字以内,日志就是长文,类似于博客,图片也不用多少,大家都懂。

我重点先说说这个圈子,所谓的圈子,就是以各种方式帮用户建立起一个社交圈,比如按照工作分类,这里有程序员的圈子,有设计师的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