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11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2/6页)

烦恼等等。这个都是我们所讨论的,第三能变的一个广大的功能,这些我们上次都说过了,我们看第十五面。前面是讲到第三能变的心王的了境能变,它的一个主要的作用。当然这个心王活动它带动很多的眷属了,这以下解释,第三能变它的活动的眷属,看论文:

初徧行触等,次别境谓欲,

胜解念定慧,所缘事不同。

看蕅益大师的注解:此覆解徧行、别境二种心所也。这个地方是重复的解释徧行、别境两种心所。触等已如初能变释。

(一)徧行五

徧行的意思,“徧”当然是普徧,它能够普徧的在一切的时空当中活动,它活动的范围非常广泛,叫“徧行”。

五徧行我们前面说过了,这五个心所普遍的在一切的时间、空间上生起了别的作用,所以叫徧行。我们看别境,

(二)别境五

别境则一、欲。二、胜解。三、念。四、定。五、慧。

欲——缘所欲观境。胜解——缘决定境。念——缘所曾习境。

定慧——缘所观境。故云“所缘事不同”也。馀如百法中释。

这个别境跟徧行是刚好相反,徧行它是普遍性的,别境是个别性的。这个心所它只能够在一种个别的所缘境中才能够活动,很特殊的所缘境。有五个心所:欲、胜解、念、定、慧。我们先看欲:

一、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

这个欲就是希望。希望它的所缘境,一定是在一个所欲境,它所希望的境界,它要是不喜欢这个境界,它就不可能生起欲了。所以欲的活动是在所欲观境,当然也可能是在五欲的境界,或者三宝的境界都会有可能生起欲。

二、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

胜解,这个胜解就是一个坚定的理解,那么它生起的活动必须在一个决定境,假设你对某一件事情是犹豫不决的,那么你不可能生起胜解的心所。

三、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

这个念就是明记不忘,你一定是在一个曾习境,你曾经所学习过的非常熟悉的环境,比如说你曾经念过佛,你临命终的时候才可能正念分明,把佛号的念心所生起来。如果你都没有念过佛,你当然不可能所谓的念,它必须是一个曾经所串习的境界。

四、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

五、慧。于所观境,拣择为性。断疑为业。

这个定慧就是止观,止观就是在我们所观境,或者是在佛号或者是佛像,在所观境里面生起专注,生起抉择,故云“所缘事不同”,它所了别的事缘是各个不相同,在《百法》中有详细的说明。在心所当中,当然有六种心所,六位的《百法》,那么这当中徧行跟别境这两个都是不定心所,它们不决定是善也不决定是恶。当然这十个心所在《唯识学》是特别的重视,它们在引导第六意识产生的作用。我们看

附表十三——十大地法

第六意识有时候起善,有时候起恶,当然它的善恶受到它的心所的引导。在所有心所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十大地法。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地?为什么叫大地?大地是一切草木所依止的处所。一个草木离开了大地,这个草木就没办法生长了。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的心念,特别是这种坚固的心念,特别强烈的心念也是要依止这十个法才能够生起,叫做地——大地。我们解释一下十大地法:

我们第六意识的念头有可能起善念,也可能起恶念。这个念头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任运转生的,任运就是说偶尔遇到什么环境你才起这个念头,但这个念头是非常薄弱;第二个是由作意引生的,就是说你这个心念特别的强烈坚固,不管你有没有这个环境,你都想去造作,当然这个强烈的心念由十大地法引生的。

第一个、就是慧:慧就是抉择。这个抉就是判断,择就是选择,你对生命是不是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跟选择,这是智慧了。当然你的智慧跟你的学习有关,你过去学习过什么样的教法,你接受过外道的教法你就会有邪见,你接触过佛教的教法你就有正见,这个智慧就是我们的学习所产生的抉择。

第二个、念;第三个、定:当然这个智慧它要以念跟定的寂静做基础,你要在寂静当中不断的去思惟你所学习的教法,把这个教法消化以后才产生你的智慧。

第四个、胜解:你经过这样的消化以后,智慧就转成所谓的胜解了,就是你对你的生命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就产生一个坚定的理解。

第五个、欲:这个理解以后就产生一个希望。当然每一个人的内心当中都有希望,一个人没有希望他就没办法生存了。希望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种、就是说假设一个人完全没有接触佛法的熏习,他的希望一定是追求五欲的快乐。财、色、名、食、睡,有些人追求财,有些人追求色,有些人追成名,各式各样的欲望;第二种是对于无上菩提种种清净功德的希望,这是佛弟子才会生起的。当然这种希望是跟你对生命的

最近更新小说